首页 > 新闻 > 正文

霸凌事件频出,校园暴力不应止于被看见

2023-03-23 20:13:22来源:红网  


(相关资料图)

□曹悌匀(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网传海南临高一名女孩遭遇校园霸凌,被多名女孩殴打,造成左耳鼓膜穿孔,引起网友热议。目前,当地公安局已向记者证实此事。(3月22日《新京报》)

网传视频中,一群女孩手脚并用,对一女孩施暴,还将其推入小河中,并举起手机录制视频,用当地方言说“不要用棍子打”。被打女孩头发凌乱,上身的伤痕清晰可见,跪在地上向施暴者说“对不起”。被打女孩的舅母刘女士还透露,这些施暴者此前便多次殴打该女孩,她们以“如果逃跑报警,就去殴打其父母”为由,数次对被打女孩进行威胁、恐吓。施暴者的种种恶劣行径让人愤怒,也遭到不少网友的指责。此种校园恶性事件固然会受到人们的唾弃,但人们在为此表达愤怒情绪的同时,也应思考:人人喊打的校园暴力为何总是频繁出现,暴力行为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作祟?

由于青少年心理发育相对还不成熟,缺乏对规则的认知与理解,还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嫉妒心和自我保护本能。在与同龄人相处过程中,容易把别人对他的不满、批评等,都当做是一种恶意的诋毁,从而产生报复心理,甚至做出暴力行为。当暴力行为产生时,也便构成了施暴者和受害者双方,但构成施暴者主体的并非只有执行暴力的人,鼓动者、旁观者也同样是“帮凶”。施暴者抱团的方式将为暴力行为提供“团体动力”,而正是这种“团体动力”恶化了侵害行为的发生并使侵害行为的时间延长,造就一种观众越多,侵害行为越持久,频率越高的恶性氛围。

学校在预防校园暴力和法制教育上的缺失也进一步促进了暴力事件的蔓延。很多时候校园暴力不是没有被看见,而是被人们忽视了。重教轻育的教学方法让学校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许多学校没能认识到暴力行为的严重性,没有明确制止暴力行为的决心和意志,一些管理人员、教师等在处理和干预校园暴力行为时态度暧昧、迟疑不决,也是助长校园暴力行为的重要因素。学校作为教育的掌舵者,在素质和法制教育这些点上迷失了方向。

最后是家庭教育方面,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学校,在孩子的身心成长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孩子之前的暴力事件,许多家庭没有引起重视,将校园欺凌和小孩之间打闹混为一谈。面对遭受暴力的孩子,家庭缺少了关爱和引导,面对施暴的孩子,家庭又缺乏必要的管教。家庭教育的缺失同样助推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校园欺凌事件不时刺痛人们的神经,校园暴力问题不应只被看见。减少校园暴力悲剧的发生,不止需要学校、家庭充当领航员,也需要从法律层面完善不足、树立明确红线,真正让校园暴力冰散瓦解,还孩子们一段美好的校园生活。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