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世界新消息丨海南周刊丨工程师谭喜云:一个海南返乡青年的老村新梦

2023-02-13 11:07:11来源:北京青年报官网  

原标题:海南周刊丨工程师谭喜云:一个海南返乡青年的老村新梦

文\本刊特约撰稿 袁嫄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很多外地人知道儋州,是因为苏东坡曾在此谪居。而今天的故事主人公则是儋州市海头镇老市村人谭喜云。


(资料图片)

种红树的谭喜云。图片由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提供

据民国《儋县志》记载,老市村曾是海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河道日益堵塞,船舶运输、贸易的盛景不再,后来日军侵占,更是让老市元气大伤。海南解放后,老市人几乎户户经营盐田,成为盐务局登记造册的“盐民”。1997年以后,盐田被征用改成鱼塘对外承包,很多村民外出务工。

眼见村子越来越冷清,7年前返乡的“80后”谭喜云,带着他的发小和村民们,开启了“老市新生”之旅。

建造平民书馆

2016年,因父母的召唤,谭喜云回到老市村翻新祖屋。“房子盖到一半时,我想它单单用于家庭团聚会浪费,还可以作为公共空间,让村民到这里来看书,也可以组织活动,与外界有趣的人交流。”谭喜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先是开了一家“平民书馆”。

书馆建成了,谭喜云对继续在城市里做工程师已兴趣不大,就留在老市打理“平民书馆”。“建造书馆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个空间提供观念,去推动解决乡村社区的人际关系、儿童教育、社区文化等问题。”谭喜云说。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在平民书馆开展赋能培训。图片由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提供

书馆里的书都是他精心挑选的,涵盖音乐、社科、艺术、历史、心理学,以及适合儿童、中小学生阅读的绘本、科普、文学故事等。谭喜云还会不定期地组织各种类型的交流活动、研讨会,邀请村民参与。就这样,“平民书馆”落成后,成了孩子们课余最喜欢来的地方,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欣喜,爱不释手地捧起喜欢的书籍。

闲暇时,谭喜云也会一边弹吉他,一边唱歌。当微风吹过树梢,来这里的访客脸上都会荡漾起幸福的微笑。

访客参观平民书馆。图片由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提供

喜欢踢足球的谭喜云,2017年发起了“带球前行”计划。他协助镇里的体育老师何力训练刚成立的“海头镇小学足球队”,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带孩子们一起踢足球,还以足球训练、比赛、活动交流为载体,带领孩子们外出研学。时至今日,足球队已经让学校转身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而一次次足球、知识、思维的碰撞,让孩子们在感受足球运动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公平竞赛、遵守规则的意识。

转眼6年过去,第一批培养的孩子已经长大,其中有一位如今是琼中女足的助理教练,经常发信息与他这位曾经的教练分享工作的喜悦。

深耕生态修复

当了馆长和足球教练以后的谭喜云喜欢参与村里的“公共事务”,居委会主任也经常带着村民代表们来书馆找他喝茶商量村务。谭喜云总是不留余力地帮助他们,由于自己有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专业背景,因此帮村里的项目做了不少咨询工作。2017年,居委会原主任辞职后,在村民尤其是青年的支持下,谭喜云被推上了“村长”的位置。

“老市的未来在哪里?”这是谭喜云反复思考的问题。

老市村的沿海滩涂,原本是古盐田,后来变身鱼塘、虾塘,荒废后,销声匿迹许久的湿地生物,如招潮蟹、鱼虾贝类等生物的身影又出现了。谭喜云心想:如果能修复原有的湿地生态,以生态修复来推动生态社区建设,进而吸引游客。发展休闲观光、亲子研学会不会更好?

于是,他找来村中族老、发小,探讨如何能让养育他们的这片土地,帮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激活鱼塘,修复湿地,恢复盐田,提高生计……一个个关键词出现在谭喜云的构想中,大家听了,眼里都有藏不住的欣喜,但想到怎么恢复、怎么提高、怎么参与,没有任何经验的村民又发愁起来。谭喜云开始寻找外力。

平民书馆已成儋州市海头镇老市村一景。图片由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提供

谭喜云找到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大学的志愿者,自掏腰包邀请他们来村里,带着孩子们学习绘画、制作手工、观看电影……志愿者往来海口与老市的交通费、用于教育的材料费,甚至是在老市村的食宿费,都是谭喜云一人承担。

也是从那时起,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们渐渐与老市人越来越熟络,一起举办音乐节、讲座,组织净滩活动等,让环境保护意识和方法逐渐扎根到村民心里。

2020年,“蓝丝带”还为村子申请到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支持的“海南省儋州市老市村湿地生态修复及垃圾管理”项目。

在“蓝丝带”的帮助下,谭喜云带着村民将村中积攒了几十年垃圾的古河道和社区垃圾死角清理干净。蓝丝带请来的专家,调查了老市村的生态“家底”,试图挖出社区的“宝贝”,还为村民们传授生态养殖和红树保育技术,指导村民尝试青蟹生态养殖、湿地生态修复,希望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提高养殖效益。

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谭喜云利用自己的人脉,找来志同道合的朋友帮老市村做了规划设计和较为完整的项目策划方案,包括盐田恢复、沿海湿地和红树林恢复、河道咸淡水湿地恢复、可持续养殖示范点、可持续农业示范点、自然教育基地、青旅民宿、足球俱乐部等等。

方案获得村民的认可后,2018年,老市村向儋州市政府申请资金用以恢复盐田及湿地生态,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关注与支持;2019年,儋州市海洋局(现并入自然资源规划局)同意将700万元生态修复项目资金分配给老市村,项目于2022年初正式施工。如今的老市村已是一派焕然一新的气象,承担着人工湿地尾水处理的60亩的生态塘、25亩的古盐田、30亩的滨海沙生植物园,以及环村外围打通水系的古河道,已经完工。

村民潜移默化

笔者问谭喜云:“你希望老市最好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他给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回答:“践行教育的生态社区。”

谭喜云认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于个体,再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需要彼此尊重和尊重自然,不管别人看没看到,自己方便还是不方便,都要顾虑到他者来行事。

“有一次,一位村民对我说,我们村后山林里有很多松鼠妈妈带着松鼠宝宝,他特别喜欢。然后问我,这次在那个区域规划步行道的话,要不要考虑做一些松鼠窝,让它们永远在我们这安家。”

还有一个做养殖的村民对他说:“谭主任,生态环境真是很重要,不然我们最终还是会亏本呀……”听到这样的话,谭喜云会很开心。(袁嫄)

来源:海南日报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