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助力中国空间站建造的控制系统“双子星”

2022-11-12 17:02:09来源:南海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1月12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 通讯员 倪健康 徐斌如 文/图)11月12日上午10时03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着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约10分钟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宇宙快递”精准送达。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

要说“快递”能否精准投送,不得不提发射场的控制系统团队。


(相关资料图)

火箭控制系统被誉为火箭的“神经中枢”,主要作用是控制火箭按预定弹道飞行,准确入轨。发射场控制系统岗位则承担着为火箭控制系统测试的任务,确保火箭准时点火、安全起飞、正常飞行、精确入轨。

为此目标,控制系统团队一直在努力着。记者采访了两位控制系统指挥员,了解火箭“神经中枢”背后的这支航天人队伍。

控制系统在天舟五号转运现场合影。

“四船”控制系统指挥张博:流程上差一秒,太空上差千里

张博担任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控制系统指挥员,这是他第四次担任系统指挥员,但成长的经历并不顺利。

天舟二号发射任务,是张博在控制系统指挥员岗位上的首秀,也是他航天生涯中一次不小的挑战。

初次担任指挥员,最欠缺的就是经验。张博常常告诫自己“流程上差一秒,太空上差千里”,要确保“零窗口发射”,就必须在力量调配、计划制定、组织协调等方面下足功夫,确保每一项状态符合要求。

为了练好看家绝技,他白天与岗位人员一起梳理任务流程、检查各岗位设备状态,晚上进行数据复查,回想当天工作是否有纰漏、有不托底的事项,常常加班至深夜。

航天工作常存风险和挑战。天舟二号任务进入加注发射最后阶段,因技术原因推迟发射,“中止发射”、推进剂泄回、抢险排故……

次日,再次因突发故障“中止发射”。

两次中止、两次推进剂泄回,年轻的航天发射场、从未遇到过如此“挑战”,对张博来讲更是如此。

在这“两度推迟”的9天里,张博多次调整测试流程、合理调配人手、为团队加油鼓劲,在指挥员岗位上连续奋战了30余小时,尽管双眼都熬红了,他仍然心系着全系统,与岗位人员团结拼搏、共克时艰。

张博。

随着01下达“10、9、8、…3、2、1、点火”口令,长征七号遥三火箭托举着“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缓缓升空。望着腾空而起的火箭,任务圆满成功,张博的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让他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如果说天舟二号是“险”,那么天舟三号、四号、五号则是“稳”。

勤勉与汗水、责任与担当、光荣与使命,助推着他在磕磕绊绊中快速成熟成长。

“三舱”控制系统指挥尹景波:“零窗口”准时点火不容有失

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大推力低温液体运载火箭首次“非连续窄窗口”发射。

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大推力低温液体运载火箭首次“零窗口”手动点火。

梦天实验舱发射,由于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呈L构型,对“梦天”入轨精度要求高更,也对准时点火和精确飞行提出更高要求,也属首次。

尹景波(左)和搭档。

尹景波告诉记者:“实验舱要与以高速运动的核心舱实现精准对接,相当困难,为提高对接效率,我们务必准时、精确地将实验舱送入预定轨道,这就要求实际点火时间与理论时间,误差要控制在1秒以内”。

为了保证“零窗口”准时点火,尹景波带领团队反复细化射前流程,将发射前工作精确到分钟,发射前甚至精确到秒,确保射前每一节点、每一项操作精细精准。

多轮次发射前流程演练,让岗位人员熟练掌握每一条口令下达时机、每一项操作内容,确保人员对几百个状态和上千项参数,能够迅速判读、快速反馈。

尹景波聚精会神地观察射前数据。

针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推演,他们设定了190多个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制定了410余条处置措施,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火箭可以准时点火。

据了解,经过控制系统团队齐心协力,高标准做到了“问天”“梦天”点火误差在1秒以内,“梦天舱”更是以百公里相差几米的超高精度到达预定轨道。为他们点赞。

10多年来,在文昌发射场空间站建造测发团队里,还有千百个像尹景波、张博一样的航天人,他们伴随着一次次任务逐渐成长成熟,在航天的舞台上用拼搏奋斗实现自己的航天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快建设航天强国贡献自己应有之力。

标签: 控制系统 火箭_军事武器 文昌航天发射场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