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未王策十八—— 大将军

2023-08-09 08:02:45来源:哔哩哔哩  

赵策下定了决心,无论背负什么罪名也要让天下重归太平。他随即与王奉(世才)一起出兵向北收复璞州。他们三战两胜一平。一路打到了郯郡。在那里,他们第一次遇到了来自北方的天道教赤衣军。

赵策:“敌将请报上姓名?”


(相关资料图)

“顾虞木将军奚春(兴景)。”

赵策:“既然您是从河北来的,我听说河北的天道教‘不将尺兵’[1]将军为何尽起兵戈占据郯,杀督尉?”

奚春(兴景):“朝廷辜负了我们,让杨信攻打我们。我们被逼加入天师(裴亮)。”

赵策:“道明天师(裴亮)现在已率领天道教向西迁徙去修得登天。将军为何不率部众随天师而去,反而向东再起兵乱?”

奚春狡辩不过羞愤恼怒:“我奉天师之命剿灭你们朝廷走狗。你有什么脸面质问我?”

赵策:“将军不要激动。天道教的信众们,将士们。我有办法可以让大家不必冒死作战就能安宁地生活。”

奚春:“我等大义岂是你们这些家畜可以揣测得了的?”

奚春停止交涉,他转过身走向自己的军队:“全军列阵!兴天下万物生!”神兵赤衣军立即高喊:“兴天下万物生!”

主将王奉立即听到敌军阵营擂起了战鼓,他看到敌军正在结阵,准备向己方发动进攻。

“击鼓!钩阵!”王奉下达命令,他的身后立即升起令旗,随即,前后左右,高低起伏排列的岑中军也开始结阵。他们大步快跑、动作利落迅速结成了一个巨大的“凵”形。周喜(嘉聿)作为前线大将位于阵型的中间,他在看见阵型完成后下令:“前进!”这个“凵”阵便开始慢慢前进。当左右两翼即将与敌人接触时,岑中军开始放箭,敌军也立即回应。赵策退回到后方时,正好看见自己的部队在向敌人射箭。两军驳火三次齐射,赤衣军不敌,阵型混乱。赵策欣喜地看到战斗进展得比较顺利,不等自己下达命令,周喜就让左右军趁机发动攻势。

奚春兵败逃走。赵策也不再追击。连续的胜利已经让他建立了自信,他对两军交战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他对战场不再恐惧,对于战斗,他甚至可以应对自如。并享受自己的指挥艺术,享受在战场间纵情驰骋。  

就这样,他赶走了天道教乱军。占领了产盐富庶地区及战略重镇郯地。整个璞州东部除了治所慕邑及周边地区以外已经被赵策完全掌控。

身在钜京的高豹现在也在评估一件事。那就是他身为一朝大将军,现在却身陷战事无法自拔,而且还是三面为敌。本应是朝廷派兵剿灭天道教,现在却是他在用自己的兵力阻挡赤衣军(虽然自己的兵力中也有名义上是朝廷的部队)。朝廷在西路最大的部队陇右军此时竟还在犹豫,甚至帮助闻人氏与自己激战。自己则在耗巨资(实际上是先帝的钱)抵御敌人时,盟友鲁太尉突然从章武国撤军回京。现在还有可能反对自己,此时有可能正私下联络本该上阵杀敌的西园军,说不定过几天他们就会闯入自己的府邸将他抓住,处死。不论是明处还是暗处,都有太多敌人。他却在为这些敌人抵挡天道教赤衣军。这太荒谬。他必须尽快结束战事。集中精力将敌人一个一个地消灭。因此,他需要撤回一支部队将他们集中在一起优先对付一个方向上的敌人。于是,他反复权衡,如果将兵力部署在东方的潼关与天道教决战。这就需要与西方的闻人氏达成和解。如果击败了天道教。他自己、闻人氏、左中郎将杨信(孟长)将共同执掌朝廷。如果失败,自己就会被闻人氏立即赶出钜京;抽出兵力集中对付闻人氏,杨信(孟长)将(替自己)直面天道教。如果胜利,自己就少了一个强敌,天道教也将帮助自己削弱杨信。杨信失败,大虞就被天道教所灭。自己就立即率军撤退,如果失败,那时天下将会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如果自己的重兵没能战胜闻人氏,那闻人氏将执掌朝政,还是会把自己赶出钜京。但自己一旦从潼关撤军一定会遭到朝廷上下一致指责。高豹想了想,与被赶出钜京相比,遭受指责也不算是个问题。况且他十分肯定,不管杨信愿不愿意,在这段时间里他都一定会替他死命阻挡天道教。

所以高豹立即通知杨信,李禅(幼乐)的兵力损失巨大,自己即将支撑不住,请杨信务必在三日之内赶往潼关接替李禅(幼乐)。

此时杨信正在与部将策划实施一次奇袭行动。当他收到高豹的信之后当即发怒,对高豹破口大骂。但他别无选择,只好立即终止行动。让已经出发的部队原地等候命令。自己则率主力部队赶往潼关。

黄河对岸的赤衣军将领陆睿(先徳)见羽林军出现异动立即派出先头部队渡河试探进攻,见羽林军抵抗不够强硬便立即率大军强渡。先前已经出发正原地待命的羽林军校尉孟岱(公龙)见已经来不及补救,就带着收拢的残军开始渡河执行杨信原定的计划,向河对岸的蒲坂津发动猛攻。他们成功攻破了赤衣军和东岸的营地,放火将其烧毁。此时黄河西岸的陆睿(先徳)也在烧羽林军的营地,他本打算趁此挥师南下,但是看见自己营地被烧就犹豫了起来,失去后援的陆睿(先徳)担心遭到李禅部队的截击,先遣部队又迟迟没有传回前方报告,便选择回援蒲坂津。当他命令部队掉头时,孟岱(公龙)已经率部队冲破阻拦顺河而下。袭击桃虢地。这里是个交通要地,杨信判断赤衣军的粮食就存放在这里。孟岱便率军向桃虢发起猛攻。结果桃虢守备非常坚固,孟岱估计守军数量至少是自己的五倍,这让他十分绝望(事实上孟岱进攻的是赤衣军的大型兵站,兵战向南三里就是存放粮食的地方)。

孟岱于是想起杨信临行前嘱咐他,强攻不行就需要借助大自然的力量,使用火攻。火攻不行,就将能点燃的都点燃,动摇敌人的士气。孟岱的部队轻装出行,唯一能形成大火的只剩载他们到这里的战船。孟岱毫不犹豫将他们全部点燃。火势并不猛烈,这让他非常失望,但其中一支正熊熊燃烧的船顺着河水漂到对岸还将岸上的树木引燃。火势蔓延的方向正是桃虢。他忽然得到很大的启发,于是赶到下游寻找林地准备火种,自己跪下来祭拜:

“山川、河流、大地啊!感谢你们承载我。动物生灵们啊!对不起,我将惊扰你们,毁坏你们和你们的家园。我将为我的国家,为天下将这片山川燃尽。请你们原谅我、支持我。感谢你们!我爱你们!”

他们在夜晚时分点燃了山脚下的林地。不出所料,火势蔓延,形成了山林大火。出乎意料的是,此时又刮起了大风,将火势迅速引向桃虢。当赤衣军发现火势时,大火已经漫山遍野。当晚,潼关的羽林军就发现了桃虢的火光,等到了第二天上午时,潼关的敌我双方都看到了骇人的景象——大火连山,烈焰滔天。滚滚浓烟如同流淌在天上的黑色黄河……

驻守桃虢的赤衣军当晚试图阻止火势蔓延,但他们失败了。于是便赶紧组织搬运粮食。但堆积成一座又一座小山一样的粮食根本就搬运不过来。他们就让前线部队帮忙转运。杨信发现前线的赤衣军出现动摇,立即下令全军突击。前线赤衣军看见己方出现大火,后军又在慌乱后撤以为营地遭到袭击都无心恋战,被羽林军全线击溃。败逃的人争先恐后地向后逃跑,但逃生的道路只是一条普通的马路,因此引发了混乱和恐慌,赤衣军没有大规模作战的纪律性和指挥系统的缺点被无限放大。将领再也无法调动士兵。士兵只顾逃命。逃得慢的和无法挤进前面的就干脆向羽林军投降,他们甚至也阻碍了羽林军的追击。阵亡、踩踏、溺水、火烧致死不计其数。黄河上全是漂浮的红色溺死者。他们的尸体甚至堵塞了河道。在火光的照耀下。道明天师只好率领天道教残军逃走。

杨信经此一战以不到三万的兵力大败三十余万天道教赤衣军。歼灭赤衣军约七万,俘获降军十八万。声名威震华夏。他成为了力挽狂澜的英雄。

除了胜利者和战败者,另一位参与者则显得异常尴尬。那就是提前撤出的大将军高豹,作为当朝最高长官,手握重兵的大将军临阵撤军,将抵御强敌的事情强加给了羽林中郎将。此时此刻他自己也正懊恼、后悔,对杨信也是无比嫉恨。两个人正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对比,高下立判。此时杨信在朝廷中的威望有多高,高豹在朝中就有多落寞。

高豹的首席智囊华瑢(文颖)就劝说高豹:“将军。我们现在是两手空空。我们失去了朝中最大资本,太后陛下。现在在军中也失去了威信。您再这样一意孤行,恐怕将遭到朝中上下群起而攻。”

华瑢(文颖)的分析完全正确,就连高豹也认同这个判断。但他说的话有些耿直。不容易让高豹接受,甚至引起了他的不满。尤其是在高豹长期背负压力,又遭遇连续挫折的时候。有些人对逆耳忠言就会产生排斥,进而对说这些话的人也排斥。这就容易让双方产生隔阂。因此高豹就疏远华融。

高豹决定退回临州,但不是现在。因为他还想在朝中安插一些亲信,争取一些权益。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当天御史台便对他发动了弹劾。

“我乃是大将军!岂是一个御史中丞就可以发动弹劾的?天子弱智又怎么分辨是非?”

“大将军不要猖狂,我司空府支持罢免你。”高豹一看说话的正是司空邴婴(建靖)。

“你这个花五亿买司空当的街边小贩。奸商!我当初就应该罢免了你……”

高豹刚要骂邴婴(建靖),旁边又站出来一位:“太尉府也认为高大人在潼关之战的表现完全不能胜任大将军一职。”

高豹心中遭到重锤。说话的人正是自己原来的盟友太尉鲁献(汉和)。幸好闻人氏还没来得及重回司徒府。如果今天司徒在场,那他就是三公联合发起弹劾。虽然以普遍意义上的投票来说,同意罢免的人数已经达到三分之二。所以高豹就在朝会上耍起了无赖,将朝会再一次演变成打嘴仗。

但回到家里的高豹觉得事情重大。鲁氏这是公开与自己为敌。如果自己真的惹得朝廷上下人神共愤,接下来他们可能就要趁自己的军队尚未集结突袭自己了。

但他绝不会简简单单就将朝廷让给他人。他给杨信和朝廷写信。夸赞杨信在潼关的神勇表现,也对他表示祝贺。同时他也承认自己失策。他表示愿让出大将军一职交予杨信。自己回临州,作为州牧治理那里。他相信杨信一定能够接替他兴复孙室。高豹虽是顺理成章地在推荐杨信,但实际是将杨信树立起来帮他对付另外一个敌人——闻人氏。希望让老牌豪族和军政新星明争暗斗起来,自己好从中渔利。

杨信没有多想。他只是觉得自己的名望和功德还不够胜任大将军一职。所以就拒绝了这个提议。朝廷因此拜封杨信为车骑将军。因此杨信并没有引起闻人氏对他的不满。对于高豹,朝廷目前也没有办法,毕竟他手握重兵,又已经占据临州。所以就任命他为临州牧。

高豹全线停战,率军向临州撤退。杨信将天子和公主迎接回钜京。一同回钜京的还有闻人氏。他们虽然遭到了打击。但他们的朝党都还在,只是需要时间和各个豪门大族重新建立联系。因此也接受了与高豹停战。

高豹率领自己的部队撤退的途中,他收到了骁骑将军牛畦(无恶)的书信。牛畦(无恶)本想借高豹大将军之利步步高升。没想到自己的部队还没到,高豹竟然退出钜京。他便在信中询问、埋怨高豹。和高豹一起退回临州的谋士向宓(文礼)听到后告诉高豹:“骁骑将军对您生气说明他仍然很重视您呀。不然他就向朝廷告您一状以此出卖您。您应该告诉他让他尽快找到落脚点,将来与我们共图大业。”

高豹觉得这是条妙计,于是赶紧给牛畦回信。没想到很快收到对方回复:“南匈奴伊邪泉车弑父,自号匈奴单于。反!”

牛畦这封信也发给了朝廷。朝廷便回复牛畦让他率领自己的部队镇压伊邪泉车。

事实上,牛畦并不想武力解决这件事。伊邪泉车是匈奴单于挛鞮塞首任妻子的儿子。这位妻子是为逃难的汉人,伊邪泉车就是在她的抚养下长大。因此对汉人十分了解。牛畦便想说服他。事实上伊邪泉车弑父也和高豹有一定关系。正是高豹让匈奴单于挛鞮塞征召匈奴人帮助镇压天道教。但是高豹失势。匈奴人白白遭受强征(他们的部队也多多少少劫掠了天道教教众)。因此,伊邪泉车便顺应自己的野心和族人的不满射杀了自己的父亲。

牛畦正要写信安抚伊邪泉车时,他收到了白地郡守军的报告:鲜卑首领轲荔槐越过长城南下劫掠。他们在交战中发现了轲荔槐与伊邪泉车的书信,确认伊邪泉车与轲荔槐联合叛乱。

不久之后朝廷也收到了报告,不过叛乱者比想象的要多得多。轲荔槐的盟友不光只有伊邪泉车,还有东北方向的高句丽王月居。不过轲荔槐与月居在方州遭到了劲敌夏晏(玄同)的打击。因此,轲荔槐趁高句丽拖住夏晏(玄同)的机会,绕路从白地南下侵袭。由于边防军已经调入中原,河北州郡不能自保。民众惶恐之中,一些人便怀着不同的目的以天道教或义军的名义再次起兵叛乱。骁骑将军虽然名义上在镇压南匈奴叛乱,实际上已经盘踞在河北滕州中南部。将滕州北部交给了天道教乱军和伊邪泉车。当地目前还没有州牧,但官员们已经举报他有割据之心。与临州牧高豹一起对桑州虎视眈眈。桑州各郡在州长官和幕僚被天道教所杀后便紧紧依靠陈王获得庇佑。此时的陈王孙孝(德祖)也面临着巨大压力。他的正西和东北方向经常受到再次起义的天道教乱军的骚扰。正北方和正东受到牛畦和高豹的严重威胁。不过他也不是没有帮手。仓州牧孙印(华章)和章武国的实际掌控者孙谋(子明)都是他在暗中的盟友。陈王的西南方就是天道教赤衣军和武牙将军田云(子常)。天道教虽然在潼关之战大败,但仅仅是停止向钜京进击。其他方向,他们依然在不断(依靠以他们名义的乱军)侵袭。他们的主力正向南与宜州牧刘原(雅叔)为首的官军交战。其中的一路乱军已经占领会州,正继续向南发展。甚至有人打着赤衣军的旗号隔着章武国在八百里外的钖麇与虎贲将军郭略(文来)交战。

想到天下兵戈四起,车骑将军杨信便感到痛心疾首。他虽然不是大将军,但他希望重新集结朝廷的力量平定叛乱,使天下重归太平。与此同时在高豹率军返回的路上,他也正观察着地图。他虽然让出了大将军的职位,但他十分确定大将军这个职位迟早还是自己的。他已经有了一个新的进击计划。自鸣得意的他正憧憬着自己重回钜京再次成为大将军,成为天下的救世主。

[1] 出自魏晋《物理论》。这本书里描述汉末黄巾起义在早期时,“不将尺兵”(无武装)。是一场温和的宗教活动。根据其他史料记载宫廷内也有不少太平道信徒,从汉灵帝两次拒绝打压、限制太平道教发展来看,《物理论》的描述有其合理性。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