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爱我所爱,全美专排第一全奖,无怨无悔!

2023-08-08 10:07:55来源:哔哩哔哩  

个人背景:

复旦金融本科,上交金融硕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TOEFL:118

GRE:163+170

申请方向:统计

Offer: Georgia Tech 工业工程

申请经历-晚一点又何妨

每当提到申请,绕不开的便是专业问题。其实早在大三暑期保研时,我就感觉到了专业对我的限制。和其他金融专业的学生一样,我将很多时间都花在了实习上,但在几段实习过后,我意识到传统的金融行业并不适合我。于是,在保研时我就有意转向应用统计方向,但屡屡被质疑数学基础不够。

正当我在为跳不出金融专业而苦恼时,我在交大遇到了一位堪称华尔街传奇的老师。但真正吸引我的并不是他在华尔街的成就,而是他的求学经历:他用了十五年的时间,获得了三个硕士学位和一个统计博士学位,之后才走向业界。他的经历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都给了我极大的激励,让我意识到晚开始并没有什么可怕。

于是,我在本科毕业时才真正开始规划自己的申请。放弃了面试和实习,转而专心读论文、寻找科研机会的我更加感到轻松。在我看来,学习金融会让路越走越窄,而统计这样的学科会让路越走越宽。

科研经历-寻找学术的乐趣

即便已经确定了以统计为目标,仍有许多细分的领域可以研究。幸运的是,我在交大又认识了第二位老师,一位世界级的统计学家。他所研究的领域是实验设计,在统计学中算是相对小众。然而,他在商学院多年的经验又使得他在介绍这一领域时,能够让在场的每一个学生都看到其价值。

在正式和老师见面前,我首先阅读了实验设计领域的“圣经”。而在之后,每周的任务便是阅读领域里更深入的书籍以及最新的一些研究。在每周和老师讨论的两小时中,老师并没有让我觉得我们是上下级关系,而是一同在学术中探索的伙伴。这让我感到了温暖,也更加相信学术对于我而言是正确的道路。

在这样的状态持续了数个月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两个不同的项目:一个偏向理论推导,而另一个偏向商业应用。同样地,在每次讨论中,我能体会到在经过准备后,我能为项目贡献出我自己的想法。

当然,老师也同样教导我,科研之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目前接近一年的时间,两个项目都还未到写成文章的时间。尽管如此,我能看到想法在一天天成型,甚至跟当初的设想有了很大区别。我不敢说对于学术有了多深的认识,但至少已经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思路,也不再畏首畏尾。

推荐信-愿意帮助学生的老师永远占多数

在我本科时,让我感到几乎走投无路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老师愿意倾听。许多老师会直接忽略邮件,而少数回复的老师也流露出不愿再带学生的意思。但是当我走出熟悉的专业课环境后,我才发现不是这样:在UCD交流时认识的德国老师、在大数据学院教授统计计算的老师,以及经同学推荐的管理学院老师,都对我表示了支持,也提供了许多建议。

我理解,一位老师并没有义务投入过多时间在一名学生身上,因此我感到很感激。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当长时间感到求助无门时,那么是时候换一个环境了。

最终,在申请时我有多达五位推荐人(很幸运,其中包括前两部分中提到的两位交大的老师),全部都是在读研的两年所认识、合作。我觉得并非是我在这段时间中做了超出常人的工作,而是遇到了许多真心为学生着想的好老师。

关于世毕盟

以上我更多在讲自己的心路历程,而略去了许多实际的工作。但其实世毕盟从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与此相反的:第一次咨询,老师便让我体会到了在规划申请时不是该悲观的时候,而是应当客观审视自己目前已有什么,能够触及到什么。最初我认为金融硕士对我的边际意义很小,但在培训老师和mentor的提醒下我才意识到仍有许多的资源可以利用。

申请的道路是艰难的,作为申请者难免会有情绪波动,而世毕盟的老师们能始终作为理性的观察者,提醒我应当把精力放在哪里,对我而言就是最大的帮助。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个过程是冰冷的,老师们也会始终乐观,会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这也是我这段经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