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白云区恢复建置50周年 看得见的变化 摸得着的幸福!

2023-06-07 22:58:46来源:来源:当代先锋网  

今年是白云区恢复建置50周年。5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白云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越来越好。”这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的普遍感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白云区,很多人在这里求学、求职,得到爱情、实现梦想,打理着自己的小日子。

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乡人,他们在这里劳作、生息,为自己也为这片土地创造着财富。因为他们的共同努力,白云区越来越美好,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更多的幸福感。

幸福的密码是什么?它们藏在白云区老百姓的寻常日子里。近日,记者走进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倾听老白云人、新白云人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感受他们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白云区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超摄

白云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赵兴民73岁——

白云给了我美好的生活

白云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赵兴民。

“你看,我们从最初住的茅草房到小平房,再到后来带电梯的高档小区,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起白云区蜕变的50年,73岁的赵兴民指着自己收集整理的老照片图册,娓娓道来。

赵兴民是贵阳市白云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他生在白云,读书在白云,工作在白云,退休在白云,见证了白云的建设、发展和变迁。如今白云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道路,一座座绿树成荫的公园,都让他感慨万千。

“学校是旧庙宇和旧的公用房,窗户是纸糊的,冬天风一吹就破。”赵兴民说,小时候他就读麦架小学,环境十分简陋,门板、木枋当课桌,连板凳都要自己带过去。后来到白云一中上初中,中午饭自带,七八月份天热,他就把饭盒放在农民的烧土灰里保温,冷天就放在食堂的炉坑里用红煤灰加热。

“现在最美的建筑是学校,不仅教室宽敞明亮,而且教学设施配备齐全。”赵兴民介绍,1973年白云区恢复建置初期,共有中小学53所,截至2022年底,白云区各级各类学校达到了179所,学校办学水平、校园环境都得到了质的改变。

1973年恢复建置前后,贵阳市白云区农业发展缓慢、农村面貌落后、农民的温饱仍未完全解决。要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水利是首要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泉湖公园。

上世纪六十年代,赵兴民所在的麦架大队大坝生产队土多田少,无灌溉机械,他们想把高山的水引流到大坝来,于是生产队出资出劳修了一条甘河沟至大坝的沟,“当时没有水平仪,也没人会测量,我们就拿瓶子当水平仪,修了这条沟。”赵兴民说,后来生产队粮食连年丰收,大家都很开心。

解决了温饱,还得提升经济。赵兴民在艳山红乡担任乡长期间,根据艳山红乡的实际,围绕工矿区生产和生活,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建起了编织袋厂、赤泥粉厂、电线厂、矿业公司和两百多亩的尖山养鱼场,全力抓好蔬菜、生猪、家禽的生产。在沙文乡任党委书记时,他组织领导建立了沙文铁厂、金刚砂厂、铁合金厂等乡镇企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饭吃饱了,钱袋子也鼓了,城乡居民生活取得了新跨越,住在白云我很幸福。”赵兴民告诉记者,如今白云区景变美,路变宽,小区环境越来越舒适,附近都有超市、商场,医院、学校,地铁、车站……生活十分便利。作为白云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看到白云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感到很欣慰。

盲人女教师刘芳52岁——

白云给了我前行的力量

盲人女教师刘芳。

刘芳敲打着盲杖走出心理咨询室,准备出门散步透透气。在白云区第三中学,刘芳工作了30年,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她都很熟悉。

“我现在都是自己坐地铁、坐飞机呢,越来越便捷的交通给了我出行的力量。”刘芳笑着告诉记者。刘芳今年52岁,是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的一名盲人女教师。

刘芳不是天生就看不见,26岁那年被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36岁完全失明,她的眼睛从光明渐渐走进了无边的黑暗。然而,刘芳没有被巨大的变故打倒,而是由语文老师转型做心理辅导老师,用一颗热诚的心照亮了身边无数的人。

5岁时,刘芳和母亲跟随父亲支援贵阳三线建设来到白云区。她还记得,小时候每次需要踩在泥泞、坑洼的泥巴路上步行半个小时,才能到延安村小学上学。那时的孩子都备有一双中筒的水胶鞋,一旦遇到下雨,一层厚厚的泥巴。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上只有“吧唧吧唧”的脚步声。

而如今,数博大道、同城大道两条贵阳产业主干道贯穿白云,10分钟就可以到达市级行政中心、15分钟到达贵阳北高铁站、30分钟到达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2小时到达成都、重庆、长沙、昆明等地。

刘芳说,以前想去哪,必须得请一个陪护开车接送,而现在,从她家下楼两分钟就到达白云中路地铁站,乘坐贵阳地铁2号线,自己一根盲杖想去哪就去哪。

“现在的日子过得安逸,住在高楼大厦,我结婚的时候住的是30多平米的瓦房,冬冷夏热,下雨天外面下中雨,家里面下小雨,只好找来一些瓶瓶罐罐来盛雨。”刘芳说。

梵华里。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超摄

2001年,刘芳搬进了步梯房。“我终于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生活。”之后几年,周边的高层住宅越来越多,城市也有了现代化的样子。

2012年,刘芳又搬到位于白云区大十字中心地带的帝璟佳苑小区,步梯房变成了电梯房,住房面积也越来越大。“我现在住在17楼,小区绿化环境优美,生活交通便利,打开窗户就能晒到温暖的阳光,吸到新鲜的空气。”

不仅仅是交通、住房的变化,宽敞的街道、学校的塑胶跑道、孩子们丰盛的营养餐……这些都让刘芳觉得生活在白云区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感谢白云区的发展,让我的生命有了高度,让我的视野有了宽度,让我的内心有了温度。日子越来越幸福。”刘芳说,幸福的事越来越多,自然心情爽朗,对未来也充满希望。

创业者唐相梨32岁——

白云给了我新的梦想

创业者唐相梨。

今年3月13日,唐相梨拖着行李箱从重庆来到了白云区槟果青年人才社区。

唐相梨是重庆人,从四川大学毕业后,曾就职于上海一家游戏公司,之后又在腾讯西南区域总部工作了8年。

“一次机缘巧合,在网上和来自贵州黔东南的姜熬鑫联系上了,我们聊到元宇宙相关项目,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创业。”32岁这一年,唐相梨离开了竞争激烈的大城市,毅然来到贵阳。

了解到白云区槟果青年人才社区对青年创业者的房租减免帮扶政策后,唐相梨的创业团队来到白云区,成立了万合光影工作室。

作为白云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助力区域引才、留才的重要举措之一,槟果青年人才社区位于数博大道云博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槟果青年人才社区前面半年是给我们免租的,后面半年租金减半,也就是每月750元。”唐相梨说,这样的支持,减轻了他们的创业成本负担。

目前,唐相梨的团队主要是做元宇宙悬浮剧场。当下,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借助科技,开始探索元宇宙商业场景,借用LED大屏、投影机等设备,再加上红外感应交互、图像光流场重建等元宇宙底层技术,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

“基于我们的项目,槟果青年人才社区的工作人员还积极地为我们推荐投资人,这是完全没有想到的。”唐相梨告诉记者,白云区拥有不错的创业环境,特别是对外地来的年轻人而言,在这里感受到了安全感,就愿意为这个城市留下来。

常住白云3个月,唐相梨适应了新的生活。平日里最大的娱乐,就是趁不加班时出去走走,打打篮球,做做运动,释放一天的压力。

草莓音乐节在白云区举行。

大街小巷,弥漫着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有遛狗的市民,骑自行车的小孩,玩滑板的年轻人。他眼里的白云区“精致又松弛”,奋斗生活两不误。

最让他留恋的,就是这里的生态环境。走在街上,到处都是花草树木,气候凉爽,非常舒服。

当然,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美食。“肠旺面、香酥鸭、豆腐果、辣子鸡、砂锅饭......好吃的简直太多了!”唐相梨说。

从刚毕业时的迷茫到现在找到方向,眼下,唐相梨更加清晰地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他希望工作室打造的元宇宙幻境空间主题乐园能从贵州出发,以后遍及全国每一个城市,让年轻朋友们能从中找到快乐,并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和同事们一起铆足劲干喜欢的事情的感觉特别好,在这座城市让我相信努力会有回报,所以接下去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唐相梨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奇 申凌

视频 陈宗法

编辑 郝梦

二审 钟俊怡

三审 赵宏斌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