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澄迈大力做好退塘还林、还耕、还湿工作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球今日报

2023-05-26 10:23:00来源:北京青年报官网  

“哇!那群白鹭是我上次见到的那一窝吗?”5月23日,在澄迈县花场湾红树林县级自然保护区巡逻的护林员蔡亲荣用手机记录红树林的长势时,惊喜地看到白鹭低飞掠过,不禁惊呼。

刚成为地瓜种植户7个月的桥头镇沙土村委会钦帝村村民王德义说:“我围着鱼塘转了大半辈子,如今在一茬茬的地瓜中度过自己的生活,也越过越惬意。”


(资料图片)

清退低位塘,种树还林并还湿;清退高位塘,退塘还田,还耕于民……因地制宜做好海水水产养殖清退工作,是澄迈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把密钥。

航拍澄迈县花场湾红树林县级自然保护区。(受访者提供)

退塘还林 种出“生态林”

“一年的时间,红树林苗长高20厘米,我们也就放心了。”5月23日一大早,勒紧鞋带,戴上遮阳帽,再挎上工具包……蔡亲荣换了一身装扮出发,去巡护红树林,历时4个小时,足迹遍布保护区的角角落落。

此前,沿海村民“靠海吃海”,围起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养殖鱼塘,给红树林造成致命危害。每每在巡护过程中,看着去年被拆除的鱼塘以及打通的海水入口处,断断续续、连不上的塘堤,蔡亲荣总会深深地叹气。

“花场湾的鱼塘均为低位塘,且处于海岸交界处,由于塘底淤泥太深,只有将淤泥清除,多次翻耕后起垄,待土地初步平整后,才有适宜红树林的生长条件。”蔡亲荣坦言,由于红树林对生长条件要求苛刻,种植起来十分不易。

2022年5月,在该保护区完成区域范围的鱼塘清退后,同年6月,当地政府利用多台挖机,对其进行平塘整滩,并将每株树苗的横纵行距控制在1米,栽种高约60厘米的红树林大苗,并不断补种,逐步提升苗木成活率。

此外,为避免鱼塘清退工作“一刀切”,澄迈县针对部分低位池堤坝自然生长红树林的实际情况,坚持清退工作与红树林保护同步推进,并由林业部门到现场指导堤坝拆除工作,避免破坏红树林。

“退塘后的监测也至关重要,通过无人机装设高空摄像头,我们可以对红树林保护区域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控。”澄迈县红树林管理中心主任林恒看着逐渐变好的湿地和不断加强的巡护举措,对保护好家乡这片“海上森林”多了一份信心。

自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澄迈县共完成新造红树林面积51.86公顷;完成退塘面积21.794公顷,其中还林面积8.184公顷,主要种植红树半红树。

红树林长势良好。(受访者提供)

退塘还湿 守生态红线

“退塘还湿是为了让大家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为现在,也是为了子孙后代。”5月24日,在澄迈县福山镇花场村沿线的湿地,福山镇委副书记陈奕焰站在岸边,眺望着眼前一大片经过修整的临海湿地说道,“这些设立在海域禁养区内的渔塘,按照规定予以清除,退塘还湿面积3054.9亩。”

五月的花场湾,虽不像候鸟迁徙季般热闹,但仍能观测到大量白鹭、苍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022年,在澄迈县委、县政府引导下,通过采取“边摸排、边发动、边签约、边补偿、边拆除”的工作方法,有效开展清退工作。

记者在花场湾看到,曾经养殖塘上的黑色防水布已全部被清理,大自然经过半年的恢复,退潮后的花场湾滩涂上初露出红树林幼苗。

“鸟儿们都愿意来,因为这里是候鸟迁徙的护航站、加油站。”澄迈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花场湾湿地中孕育着多种多样的底栖动物、植物和昆虫,这些都是候鸟的美味佳肴。

往年在花场湾内发现的蜂虎数量只有少数,为什么今年会有大量的蜂虎鸟选择在花场湾内筑巢生息?澄迈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坦言:“这与花场湾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22年3月,澄迈县福山镇成立水产养殖整治清退工作专班,历时9个月全面完成了花场湾花场村3054.9亩养殖塘退塘还湿工作。经过调查,目前在花场湾已发现57种鸟类、10余种蟹类、6种虾类,以及被称为“海洋活化石”的中华鲎。

放眼望去,成片的湿地早已成为澄迈最宝贵的生态资源,目前正全力筑就以红树林为主体的湿地绿色屏障,形成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成为候鸟栖息寻食、生息繁衍的乐园。

村民栽种红树林幼苗。 (受访者提供)

退塘还耕 “掘金”沙土地

“原来吹着海风喂鱼虾,现在看着海浪种地瓜。”近日,刚收完最后一茬地瓜的王德义对于自己“新角色”的转变,适应得很快,“都是收拾这一亩三分地,干啥都行。”

王德义养了近40年的鱼,但种地瓜的“工龄”却仅有7个月。

2022年9月,王德义所在的村子,响应政府的号召,成为桥头镇清退鱼塘的第一梯队,在鱼塘原址上进行填埋和平整土地,村民统一从村委会领取地瓜苗,进行水旱轮作,夏秋水稻,冬春地瓜。

桥头镇因地制宜,在积极扶持水产养殖渔民转产转业,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加大转岗再就业培训力度的同时,依托桥头地瓜产业,引导已经清退鱼塘的养殖户种植桥头地瓜1300余亩,实现就地转产转业。

但如何针对渔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的特点“对症下药”,帮助他们上岸后顺利转产转业?

“镇里举办过多次就业对接会,也有关于地瓜的种植培训班,最关键的是通过发展产业、务工就业、提供公益岗位等多种方式促进渔民转产转业,不仅鼓励企业走进来,也鼓励村民‘走出去’。”桥头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澄迈县全力推进重点水域禁养退养的同时,把“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作为退塘渔民转产就业的重要途径,确保大批退塘渔民不断转变“靠水吃水”传统观念,“洗脚上岸”后干劲十足,日子照样有奔头。

(海南日报金江5月25日电)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